歡迎使用,有問題或意見請到社區反饋,謝謝您的參與使用。
導航
首頁 > 2014 January
阿塞拜疆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zerbaijan, Азербайджанская Рeспублика)國土面積8.66萬平方公里,人口900萬(2010年1月),全國43個民族中,阿塞拜疆族占90.6%,列茲根族占2.2%,俄羅斯族占1.8%,亞美尼亞族占1.5%,塔雷什族占1.0%,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突厥語系的阿塞拜疆語,居民多通曉俄語。首都巴庫(Baku, Баку),人口203萬(2009年7月)。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東南部,北靠俄羅斯,西部和西北部與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相鄰,南接伊朗,東瀕里海,所屬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被亞美尼亞、伊朗和土耳其環繞,海岸線長456公里。境內氣候呈多樣化特征,平原、低地為亞熱帶氣候,7月平均氣溫為27~29℃,1月平均氣溫為1~3℃;山地為高原凍土帶氣候,平均氣溫分別為5℃和-30℃。
阿塞拜疆部族形成于公元11~13世紀;13~16世紀期間,屢遭外族入侵和瓜分;16~18世紀受伊朗薩法維王朝統治;18世紀中期分裂為十幾個封建小國;19世紀30年代,北阿塞拜疆(現阿塞拜疆共和國)并入沙俄;1917年11月建立蘇維埃政權—巴庫公社;1918年5月28日,阿資產階級宣告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1920年4月28日改為“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同年12月30日該聯邦共和國加入蘇聯),1936年12月5日改為直屬蘇聯的加盟共和國;1991年2月6日改國名為“阿塞拜疆共和國”,10月18日正式獨立。
阿塞拜疆歷史悠久,古跡眾多,著名旅游景點有希爾萬沙赫王宮、少女塔、拜火廟、戈布斯坦巖畫、舍基汗王宮等。阿塞拜疆秀麗迷人,野生動物繁多,主要景區有拉戈代希自然保護區、固里安恰自然保護區、巴庫群島、希爾萬自然保護區、穆甘平原等。
2014年1月8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2014年1月8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亞美尼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rmenia,Республика Армения)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325.05萬(2011年),其中亞美尼亞族約占96%,其它民族有俄羅斯族、烏克蘭族、亞述族、希臘族、格魯吉亞族、白俄羅斯族、猶太人、庫爾德族等,居民中94%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亞美尼亞語,居民多通曉俄語。首都埃里溫(Yerevan,Ереван),人口111.72萬。
亞美尼亞位于外高加索南部地區,西接土耳其,南靠伊朗,北臨格魯吉亞,東鄰阿塞拜疆,境內超過90%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屬亞熱帶高山氣候,1月平均氣溫-2~12℃,7月平均氣溫24~26℃。
公元前9世紀-公元前6世紀,在亞美尼亞境內建立了奴隸制的烏拉杜國;公元前6世紀-公元3世紀,阿凱米尼德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統治亞美尼亞,建立大亞美尼亞國。此后,亞兩次被奧斯曼帝國和波斯瓜分;1804-1828年,兩次俄伊戰爭以伊朗失敗告終,原伊朗占領的東亞美尼亞并入沙俄;1918年5月28日,達什納克楚瓊黨領導建立了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1920年1月29日,成立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3月,亞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同年12月30日以該聯邦成員國身份加入蘇聯;1936年12月5日,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直屬蘇聯,成為其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8月23日,亞美尼亞最高蘇維埃通過獨立宣言,改國名為亞美尼亞共和國。1991年9月21日,亞美尼亞舉行全民公決,正式宣布獨立。
亞美尼亞盛產各色花崗巖、大理巖、凝灰巖等,有“石頭國”之稱,國內主要旅游景點有首都埃里溫,首都周邊的埃奇米亞津大教堂,迦爾尼神廟,格哈爾德獨石教堂等地,以及位于國家中東部的塞萬湖自然保護區。埃里溫市中心有列寧廣場及列寧的青銅像,亞美尼亞大廈,郊區有建于公元前782年的古堡遺跡等。
2014年1月8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2014年1月8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阿曼蘇丹國(The Sultanate of Oman)國土面積30.95萬平方公里,人口274萬(2007年),其中阿曼人約占70%,國民信仰伊斯蘭教,90%屬遜尼派伊巴德教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首都馬斯喀特(Muscat),人口78.6萬。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島東南部,與阿聯酋、沙特、也門等國接壤,瀕臨阿曼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1700公里。境內除東北部山地外,均屬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分兩季,5月至10月為熱季,氣溫高達40℃以上;11月至翌年4月為涼季,平均溫度約為24℃。
阿曼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國家之一,這里在公元前2000年已廣泛進行海上和陸路貿易活動,并成為阿拉伯半島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624年,建立亞里巴王朝,其勢力曾擴張到東非部分海岸和桑給巴爾島;18世紀中葉,建立賽義德王朝,定國名為“馬斯喀特蘇丹國”;1807年起,先后遭葡萄牙、波斯和英國的入侵與占領;1920年,阿曼被分為“馬斯喀特蘇丹國”和“阿曼伊斯蘭教長國”;1967年,統一為“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發動宮廷政變,廢父登基,宣布改國名為“阿曼蘇丹國”并沿用至今。
阿曼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國家之一,首都馬斯喀特的老城區依山傍海,城中有重建的壯麗王宮,傳統的阿拉伯小房,并保留兩座古老城門和一段城墻。尼茲瓦是阿曼蘇丹國的古城,建有阿拉伯半島上最大的圓城堡,阿曼最大的“法拉吉”(Faraj/地下水渠)也在這里。塞拉萊為佐法爾歷史名城,古代以盛產乳香聞名,塞拉萊海灘、哈凡市場都是頗值得游玩的地點。
2014年1月8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2014年1月8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2014年1月8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也門(The Republic of Yemen)國土面積529,970平方公里,2300萬(2010年),主要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宰德教派和遜尼派的沙裴儀教派各占50%。官方語言阿拉伯語。首都薩那海拔約2350米,人口約187萬,為也門第一大城市。
也門位于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南瀕阿拉伯海、亞丁灣,東鄰阿曼,西隔曼德海峽與非洲大陸的埃塞俄比亞、索馬里、吉布提等相望,海岸線長約2000公里的海岸。境內地形地貌分為山區、高原、沿海地區、魯卜哈利地區和群島五個類型,南部屬熱帶干旱氣候,一年分涼熱兩季;北部氣候種類較多,東面緩坡伸向魯卜哈利沙漠,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區,氣候干燥,炎熱少雨;中央高原,海撥1500-4000米高,氣候涼爽;丘陵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西部紅海沿岸是帖哈麥地區,氣候炎熱而潮濕。
也門擁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公元前14世紀到公元525年,先后建立麥因、薩巴和赫米葉爾三個王朝;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6世紀初葡萄牙人侵入,1789年英國占領了屬也門的丕林島,1839年又占領了亞丁;1863—1882年英先后吞并哈達拉毛等30多爾酋長領地,組成“亞丁保護地”,將也門南方的大部分領土分割出來;1918年,奧斯曼帝國崩潰,也門建立了獨立的穆塔瓦基利亞王國,成為阿拉伯第一個擺脫殖民統治宣告獨立的國家;1934年,也門王國在同沙特阿拉伯王室的戰爭中失敗,英國乘機迫使其簽署不平等條約,承認英國對南部也門的占領,也門被正式分割為南北兩方;1959—1963年英國先后將也門南部的六個蘇丹國拼湊成“南阿拉伯聯邦”,后“亞丁保地”宣布加入;1963年南部人民在“民主陣線”領導下,舉行大規模的反英武裝斗爭。1967年獨立,成立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1988年,也門南北雙方簽署了南北居民自由過境和共同開發邊界地區石油、礦業資源的協議,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也門和民主也門議會討論了塔茲統一協定草案,并決定5月22日為統一后的也門共和國的誕生日。
也門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首都薩那是也門第一大城市,古城亞丁也是旅游的熱門城市。也門著名的名勝古跡有薩那清真寺、亞寧清真寺 、薩那(塞納)舊城、希巴姆古城、宰比德歷史古鎮等。
2014年1月8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2014年1月8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約旦哈希姆王國(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國土面積8.9萬平方公里,人口611.3萬(2010年),大部分為阿拉伯人,其中60%以上是巴勒斯坦人,還有少數土庫曼人、亞美尼亞人和吉爾吉斯人,92%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信奉基督教的約占6%,主要屬希臘東正教派。阿拉伯語為國語,通用英語。首都安曼(Amman),人口212.5萬(2007年)。
約旦位于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的西北,西與巴勒斯坦、以色列為鄰,北與敘利亞接壤,東北與伊拉克交界,東南和南部與沙特阿拉伯相連,亞喀巴灣是唯一出海口,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首都安曼和西部山地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氣候溫和。
約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紀初屬阿拉伯帝國版圖;公元1517年歸屬奧斯曼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淪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建立外約旦酋長國;1946年3月22日英承認外約旦獨立,5月改國名為外約旦哈希姆王國;1948年5月第一次阿以戰爭中,約占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的土地;1950年4月,外約旦同西岸合并,改稱約旦哈希姆王國;1967年第三次阿以戰爭中,以色列占領西岸;1988年7月,侯賽因國王宣布中斷同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法律和行政聯系”;1994年10月,約旦同以色列簽署了和平條約,1995年2月9日,約收回被以占領的約340平方公里失地。
約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深藏于沙漠之中,其火紅的沙漠、險峻的峽谷、神奇的自然保護區是大自然賜給約旦人的天然寶藏。除約旦最著名的景點還是要屬“不沉之海”死海外,古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十字軍東征、土耳其帝國等都在此留下了足跡;首都安曼旖旎的山城風光,佩特拉神秘的“藏寶洞”,杰拉什宏偉的古羅馬劇場,阿杰朗戒備森嚴的古堡,都有其各自的古風古韻,吸引著全世界旅游者紛紛前往。
2014年1月8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