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有問題或意見請到社區反饋,謝謝您的參與使用。
導航
首頁 > 衛星地圖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arshall Island)國家面積181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2008年),居民主要為密克羅尼西亞人種,大部分居住在馬朱羅和夸賈林兩島上。島上原住民社會以母系文化為主,官方語言為馬紹爾語,各島居民又有自己的方言,國民普遍能講英語,一些老年人還能講日語。首都位于馬朱羅
馬紹爾群島位于中太平洋,由29個環礁島群和5個小島共1225個大小島嶼組成,西面為群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南面是另一群島國基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分為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兩處鏈狀群島,東南面的為日出群島,西北面的為日落群島,中間相隔約208公里,境內海岸線長370.4公里,屬熱帶海洋氣候,年均氣溫27℃,年均降雨量為3350毫米,5月-11月為雨季,12月-4月為旱季。
馬紹爾群島自然環境優美,有南太平洋上的黑珍珠之稱,全國一千二百多個大小島礁分布在兩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形成西北—東南走向的兩列鏈狀島群。這里遠離城市的喧嚷,沒有任何工業污染,空氣清新,令人身心舒暢。碧藍的海水,晶瑩潔凈的沙灘,到處是扶疏的椰林,令人心曠神怡。
2014年1月12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2014年1月12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陸地面積70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0.26萬(2010年),其中密克羅尼西亞人占97%,亞洲人占2.5%,其他人占0.5%,國民中天主教徒占50%,新教徒占47%,其他教派和不信教者占3%。國家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帕利基爾(Palikir)位于波納佩州(Pohnpei)。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位于中部太平洋地區的加羅林群島中,領土由607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4個主要大島為:波納佩、丘克(Chuuk)、雅浦(Yap)和科斯雷(Kosrae),國境東西延伸2500公里,海岸線長6112公里。島嶼分為火山型和珊瑚礁型,島上多山地,屬熱帶海洋氣候,4-11月為雨季,1-3月為旱季,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其中波納佩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之一。
密克羅尼西亞眾島嶼在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16世紀被西方航海者發現,19世紀中期英、美、德國先后在此設立貿易點,1885年遭西班牙占領,1899年被轉讓給德國,一次大戰中被日本攻占,二次大戰期間被美國占領。1947年,聯合國將密交美國托管,后與馬紹爾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和帕勞構成太平洋島嶼托管地的四個政治實體;1979年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成立,1991年9月17日被納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密旅游資源較為豐富,境內秀麗的熱帶風光,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和風俗,以及“納馬杜”古城堡、“石幣銀行”等古跡都是吸引游人前往觀光的原因。
2014年1月12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2014年1月12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瑙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Nauru)國土面積21平方公里,總人口13770人(2008年),其中瑙魯人占58%,南太平洋島嶼人占26%,移民主要有歐洲人和華人,居民多數信基督教,少數信天主教,國家通用語為英語。
瑙魯地處南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羅尼亞西群島中,位于赤道以南60公里的一個火山島上,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瑙魯共和國屬熱帶雨林氣候,日平均氣溫約30℃,境內沒有河流和泥土,卻在千萬年來吸引了數不清的海鳥來到這個小島上棲息,在島上留下了大量的鳥糞,經年累月,鳥糞起了化學變化,成為一層厚達10米的優質肥料,人們稱之為“磷酸鹽礦”。瑙魯境內80%的土地富含磷酸鹽礦,國家依靠這種礦產,年均收入8500美元,是世界上人均國民收入及福利待遇都很高的國家之一。
瑙魯有“天堂島”之稱,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瑙魯島中央的布瓦達拉宮湖周邊椰林環繞,紅瓦白墻的民居倒映在湖中,不時可見幾只白色的小鳥在湖面上追逐嬉戲,是人們鐘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2014年1月12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是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意為“小島群島”。主要包括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見基里巴斯)、巴納巴島和瑙魯島等,島嶼又多又小,約有2000多個,但總面積只有27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
密克羅尼西亞是一個未被開墾的處女地,到處是自然的本色,藍天、白云、金沙、碧海、椰林……一派典型的熱帶風情及自然景色。這里不僅熱帶風光秀麗,且保存著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和風俗,以及“納馬杜”古城堡、“石幣銀行”等古跡,蘭馬多(NanMadol)的廢城遺址,納瑪托島上不可理解的海島石柱等。對于孜孜不倦尋求還未曾被鋪天蓋地的商業旅游設施所包圍的熱帶天堂的人而言,這里是盡顯世外桃園式的絕佳之地。
2014年1月12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2014年1月12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2014年1月12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2014年1月12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
新西蘭(New Zealand)國土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41萬(2011年),其中歐洲移民后裔占67.6%,毛利人占14.6%,亞裔占9.2%(華人約20萬),太平洋島國裔占6.9%,全國7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英語、毛利語。首都惠靈頓(Wellington),人口約39萬(2010年)。
新西蘭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海岸線長約1.5萬公里。境內山地和丘陵占全國面積的75%以上,平原狹小,河流短而湍急,雖航運不便,但水利資源豐富,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與湖泊,南島上的庫克峰海拔3754米,為全國最高峰。當地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夏季平均氣溫20℃左右,冬季平均氣溫1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00-1500毫米。
毛利人從1350年起便在新西蘭定居。1642年荷蘭航海者在新西蘭登陸。1769年至1777年,英國庫克船長先后5次到新西蘭。此后英國向新西蘭大批移民并宣布占領。1840年2月6日,英國迫使毛利人族長簽訂《威坦哲條約》,新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1907年獨立,成為英國自治領,政治、經濟、外交受英國控制。1947年成為主權國家,同時為英聯邦成員。
新西蘭有長白云之鄉(The 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的美譽,以“綠色”著稱植物生長十分茂盛,森林覆蓋率達31%,境內有許多國家公園。這里有集娛樂、購物、觀光為一體的皇后鎮,“帆船之都”——奧克蘭,世界第一流的“花園城市”——基督城,還有伊甸山、毛利文化村、天空塔、海港大橋、庫克山等著名旅游景點。
2014年1月12日 | 分類:
衛星地圖 |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