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雷地圖,津巴布韋哈拉雷市衛(wèi)星地圖
暫無哈拉雷地圖的描述。
暫無哈拉雷地圖的描述。
津巴布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Zimbabwe)國土面積39萬平方公里,總?cè)丝?310萬,主要有紹納族(占79%)和恩德貝萊族(占17%),官方語言為英語、紹納語和恩德貝萊語,國民中5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40%信奉原始宗教,1%信奉伊斯蘭教。首都哈拉雷(Harare),人口187萬。
津巴布韋是位于非洲東南部的內(nèi)陸國,東鄰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與博茨瓦納、贊比亞毗鄰。境內(nèi)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22℃;10月溫度最高,平均32℃;7月溫度最低,平均13~17℃。
津巴布韋在公元1100年前后開始形成中央集權(quán)國家;13世紀,卡倫加人建立莫諾莫塔帕王國;15世紀初王國達到鼎盛時期;1890年淪為英國南非公司殖民地,1895年被命名為南羅得西亞,1923年英國政府接管該地,給予“自治領(lǐng)”地位;1953年,英國將南羅得西亞、北羅得西亞(今贊比亞)和尼亞薩蘭(今馬拉維)合組為“中非聯(lián)邦”,1963年底“聯(lián)邦”解體;1964年,南羅得西亞白人右翼勢力組成以伊恩·史密斯為首的政府,并于1965年11月宣布獨立。20世紀60年代,津巴布韋非洲人民聯(lián)盟和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lián)盟(簡稱民盟)先后成立;1979年,津巴布韋各派在英國主持下召開倫敦制憲會議;1980年2月底舉行議會選舉,穆加貝領(lǐng)導的民盟獲勝,同年4月18日獨立,定國名為津巴布韋共和國。
津巴布韋是一個獨特的度假勝地,這里有豐富多樣的熱帶野生動物,險灘漂流,寒冷的山峰,著名風景點為維多利亞瀑布,還有26個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qū)。此外,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也讓津巴布韋有著大量的人文古跡,津巴布韋遺跡津巴布韋主要景點之一,是南部非洲最具有代表性的巨大石造建筑遺跡。西諾亞洞是津巴布韋的一處古人類穴居的遺址,也是吸引游客的一處古代文化遺跡景點。
暫無亞的斯亞貝巴地圖的描述。
埃塞俄比亞聯(lián)邦民主共和國(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國土面積110.36萬平方公里,人口7740萬(2006年),全國約有80多個民族,主要有奧羅莫族(40%)、阿姆哈拉族(20%)、提格雷族(8%)、索馬里族(6%)、錫達莫族(4%)等,居民中45%信奉埃塞正教,40-45%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聯(lián)邦工作語言為阿姆哈拉語,全國通用英語,主要民族語言有奧羅莫語、提格雷語等。聯(lián)邦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人口逾300萬(2006年)。
埃塞俄比亞為非洲東北部的內(nèi)陸國,東與吉布提、索馬里毗鄰,西同蘇丹交界,南與肯尼亞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亞,高原占全國面積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稱。
埃塞俄比亞是一座具有3000年文明史的古國:公元前8世紀建立努比亞王國;公元前后建立阿克蘇姆王國;10世紀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紀阿比西尼亞王國興起;19世紀初分裂成若干公國;1889年,紹阿國王孟尼利克二世稱帝,統(tǒng)一全國,建都亞的斯亞貝巴,奠定現(xiàn)代埃塞俄比亞疆域;19世紀末及20世紀上半葉,埃塞俄比亞曾兩次淪為意大利殖民地;1979年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1988年3月,埃爆發(fā)內(nèi)戰(zhàn),并于1991年成立過渡政府,如今的埃塞俄比亞聯(lián)邦民主共和國于1995年5成立。
埃塞俄比亞境內(nèi)文物古跡及野生動物公園較多,有7處遺跡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其中包括有“非洲奇跡”之稱的拉利貝拉巖石教堂,阿克蘇姆方尖碑,阿瓦什舊石器時代遺址,阿克蘇姆王國遺址,哈拉爾城墻,貢達爾城,蒂亞,非洲大廈等。
埃塞俄比亞的風光和湖泊更為出眾,其高地有引人入勝的風景和野生動物;在東非大裂谷地區(qū)可以看到多種本地特有的和常見的野生動物和鳥類;青尼羅河上的壯觀瀑布、瑟門山上獨有的野生動物、東南部的索夫奧馬爾巖洞是一些令人神往的景點。
東非面積約37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3億,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索馬里、吉布提、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和塞舌爾。東非北部是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高原,南部是東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東非大裂谷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西部。
東非地貌構(gòu)造奇特,地球最大的“傷痕”——東非大裂谷貫穿境內(nèi);埃塞俄比亞有拉利貝拉巖石教堂、阿克蘇姆王國遺址、蒂亞等世界文化遺產(chǎn);津巴布韋有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維多利亞大瀑布;度假圣地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細白的沙灘、純凈的大海和蔚藍的天空;坦桑尼亞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世界聞名;厄立特里亞的阿克蘇姆王國遺址、阿斯馬拉、馬薩瓦、阿薩布和達赫拉克群島等,這些著名的旅游地區(qū)和景點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暫無圣多美地圖的描述。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Sao Tome and Principe;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o Tomé e Príncipe)國土面積1001平方公里,人口約16萬,其中90%為班圖人,其余為混血種人,居民大都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首都圣多美(S?o Tomé),人口約6.2萬。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國是一個位于非洲中西側(cè)幾內(nèi)亞灣東南部的島國,由圣多美、普林西比以及羅拉斯、卡羅索等14個小島組成,東與加蓬、東北與赤道幾內(nèi)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220公里。圣、普兩島均屬火山島,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濕熱,兩島平均氣溫27℃,1-5月為大雨季,6-9月為旱季,10-12月為小雨季,年均降雨量1000-2500毫米。
圣多美島和普林西比島均屬火山島,地勢崎嶇,多山峰,除沿海平原外,島上大部分為玄武巖山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為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現(xiàn)已成為熱帶非洲著名的度假勝地之一。
暫無馬拉博地圖的描述。
赤道幾內(nèi)亞共和國(The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 Repu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國土面積28051平方公里(包括島嶼),總?cè)丝?01萬,主要民族有分布在大陸的芳族(約占人口的75%)和居住在比奧科島的布比族(約占人口的15%),國家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法語和葡萄牙,民族語言主要為芳語和布比語,居民82%信奉天主教,15%信奉伊斯蘭教。首都馬拉博(Malabo)位于比奧科島,人口26.6萬。
赤道幾內(nèi)亞位于非洲中西部,西臨大西洋,北鄰喀麥隆,東、南與加蓬接壤,海岸線長48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4~26℃。
赤道幾內(nèi)亞各島皆由火山形成,地勢崎嶇,最高點3,007米;大陸部分沿海有15-25公里寬的平原,內(nèi)陸為海拔600-900米的高原山地。主要旅游景點有馬拉博的著名建筑總統(tǒng)府、大教堂、銀行大廈,“幾內(nèi)亞灣的珍珠”——比奧科,此外馬拉博市郊林木蒼翠,其間有許多火山口形成的湖泊散布,風景十分優(yōu)美。
暫無恩賈梅納地圖的描述。